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国庆节旅游国庆节旅游

永济民俗旅游(山西永济民俗活动)

2023-02-04 02:59:39【国庆节旅游】人已围观

简介山西永济民俗活动回答:鹳雀楼鹳雀楼,又名鹳鹊楼,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,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。始建于北周 ,由于楼体壮观,结构奇巧,加之周围风景秀丽,唐宋之际

山西永济民俗活动

回答:

鹳雀楼

鹳雀楼,又名鹳鹊楼,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,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。始建于北周 ,由于楼体壮观,结构奇巧,加之周围风景秀丽,唐宋之际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,以王之涣《登鹳雀楼》最富盛名。

1997年12月,该楼的复建工程开始,2002年9月26日,新鹳雀楼落成并开始接待游人。新建的鹳雀楼为仿唐形制,四檐三层。

蒲津渡遗址

蒲津渡遗址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区西18公里的蒲州古城西门外,黄河东岸侧,东与《西厢记》故事发生地普救寺相依,西与全国四大名楼之首的鹳雀楼相望,处于旅游黄金线上,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开元铁牛亦称唐代铁牛,位于永济市城西十五公里,蒲州城西的黄河古道两岸,各四尊。铸于唐开元十二年(724),为稳固蒲津浮桥,维系秦晋交通而铸。元末桥毁,久置不用,故习称“镇河铁牛”。因黄河变迁,逐渐为泥沙埋没。1989年8月在蒲津渡遗址上经勘查发掘,处于黄河古道东岸的四尊铁牛全部出土。距蒲州城西墙51米,距西城门 110米。铁牛头西尾东,面河横向两排。伏卧,高1.5米,长3.3米,两眼圆睁,呈负重状,形象逼真,栩栩如生。牛尾后均有横铁轴一根,长2.33米,用于拴连桥索。牛侧均有一铁铸高鼻深目胡人作牵引状,现已露出地面部分高1.5米,肩宽0.6米。四牛四人形态各异,大小基本相同,据测算,铁牛各重约30吨左右,下有底盘和铁柱,各重约40吨,两排之间有铁山。四尊铁牛,是至今我国发现的历史最早、体积最大、分量最重、数量最多、工艺最精的渡口铁牛,是中华古代文明成就的又一重大发现。

普救寺

普救寺位于山西省运城地区永济市蒲州古城东3公里的峨嵋塬头上。这里塬高29米~31米,南、北、西三面临壑,惟东北向依塬平展。原有范围,东西宽200米,南北长350米,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;这里地势高敝,视野宽阔,寺院坐北朝南,居高临下,依塬而建。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艺。

普救寺始建于唐武则天时期,原名西永清院,是一座佛教十方禅院。元代王实甫《崔莺莺待月西厢记》中说的“红娘月下牵红线,张生巧会崔莺莺”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普救寺内。

从1986年以来,新修复的普救寺,寺院建筑布局为上中下三层台,东中西三轴线(西轴为唐代,中轴为宋金两代,东轴为明清形制),规模恢宏,别具一格。从塬上到塬下,殿宇楼阁,廊榭佛塔,依塬托势,逐级升高,给人以雄浑庄严,挺拔俊逸之感。加之和《西厢记》故事密切关联的建筑:张生借宿的“西轩”,崔莺莺一家寄居的“梨花深院”,白马解围之后张生移居的“书斋院”穿插其间。寺后是一地势高低起伏,形成活泼的园林花园。园内叠石假山悬险如削,莺语双亭飞檐翘角。荷花池塘上横架曲径鹊桥,亭桥相接、湖山相衔。莺莺的“拜月台”掩映在青松翠柏、千竿修竹之中。 屹立在寺中的莺莺塔,不仅形制古朴、蔚为壮观,而且以奇特的结构,明显的回音效应著称于世。游人在塔侧以石扣击,塔上会发出清脆悦耳的“咯哇——”“咯哇——”的蛤蟆叫声,令游人连连称奇。据方志中称之“普救蟾声”,为古时永济八景之一。由于《西厢记》的问世,使得这个“普天下佛寺无过”的普救寺名声大噪,寺内的舍利塔也被更名为“莺莺塔”而闻名遐迩。而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,千百年来一直撼动着人们的心灵,使它成为蜚声著誉的游览胜地。

它是中国历史名剧《西厢记》故事的发生地。寺内有座方形砖塔,原名舍利塔,俗称莺莺塔。这座塔同北京天坛的回音壁、河南宝轮寺塔、重庆潼南区大佛寺内的“石琴”,并称为中国现存的四大回音建筑;和缅甸掸邦的摇头塔、匈牙利索尔诺克的音乐塔、摩洛哥马拉克斯的香塔、法国巴黎的钟塔、意大利的比萨斜塔,并称为世界六大奇塔。

五老峰

五老峰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市区东南16公里的中条山脉,地处晋、秦、豫三省交汇之黄河金三角。

五老峰原称五老山,晋代张僧鉴的《浔阳记》中有“五老峰横隐苍空,其形势如河中府虞乡县五老山”的记载,《虞乡县志》中有“五老山,在县南十五里,玉柱、太乙诸峰之总名也”的表述。五老山之五老,源出于古代传授伏羲《河图》《洛书》五老之名。北魏郦道元的《水经注》中有“奇峰霞举,孤标峰出,罩络群泉之表,翠柏荫峰,清泉灌项”的描写。北宋魏野《送陈越之河中宁亲》有”三台筵上飞觞送,五老峰前负米归“。 [2] 元代初年的嘉善大夫、诗人王恽在其所作《五老歌》中写道:“晓披五老峰上云,晚钓五姓湖中鲤。”历代文人墨客都有文章诗赋予以记述,如碑文记述“条山秀甲三晋,五老峰嶙峋萃律秀丽更甲条山”,20余通明清时代修庙的碑刻记载了当时朝山庙会的盛况。

据现存石碑记载,五老峰的建筑最早见于北周,即在西寨子所建的佛教寺院圆通寺和观音阁,唐代的细绳纹砖,宋代的花纹方砖随处可见。五老峰的碑石记载了其千年繁荣纪事以及民间传说轶闻,如宋代杨业在此屯兵练武,兵围普救寺的孙飞虎在此安营扎寨,道教八仙中的张果老、吕洞宾等人物的趣闻等。

神潭大峡谷

神潭大峡谷景区是山西永济市东南方向中条山北麓的一个山谷,它的范围包括整个水峪口村以及村后的深山、峡谷和森林。奇石、瀑布、特殊的地质地貌,溪水、森林、自然的民俗村落,构成了神潭大峡谷景区的独特吸引力。

神潭大峡谷,碧水蓝天、绿树红花、如诗如画。生态环境优良,旅游资源丰富。这里气候宜人,夏季山口风穿堂而过,白天没有热浪,夜间十分清凉;位于永济市东南方,群山环抱,气候冬冷夏凉,是夏季消夏避暑的好去处。

水峪口古村的美食街是一大亮点。古村呈现淳朴之美,宛如这条街道的整体感觉:静谧、内敛;舜乡炒琪店、千层菜盒店、抿豆面店、稷山饼子店...... 小吃山货铺等应有尽有;

古朴而亲切的古典符号在这里随处可见;出售玻璃质瓶酸奶的小铺子等,无论对想要停步小憩的旅人还是渴望慵懒打发整个下午的过客来说,这样轻松闲适的氛围无疑都再合适不过了。

永济民俗文化有哪些

九月九日是重阳节,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习俗。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,他是蒲州(今山西永济)人,蒲州在华山东面,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。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,登高时佩带茱萸囊,据说可以避灾。茱萸,又名越椒,一种有香气的植物。三四两句,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,佩带茱萸,而自己独在异乡,不能参与,虽然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,但会显得平直,缺乏新意与深情。

永济民俗博物馆

可以去潼关黄河古渡口。

潼关黄河古渡口风景区集文化旅游、休闲度假、自然风光于一体,有明清城墙遗址、北水关城楼、曹公渡等历史遗址;有娘娘胡、红柳林、黄河湿地等自然风光;有黄河老腔、古潼会等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;有明清建筑的餐饮一条街;有辐射三省的研学基地。

山西永济民俗活动图片

1.太原,晋祠博物馆,中国煤炭博物馆,太原动物园,太原碑林公园

2.大同,云岗石窟,恒山,晋华宫

3.朔州,应县木塔

4.忻州,五台山,河边民俗錧,代县雁门关

5.阳泉,关王庙景区,冠山森林公园

6.晋中,平遥古城,双林寺,镇国寺,王家大院,寿阳县

7.吕梁,汾酒文化景区,卦山,玄中寺

8.长治,壶关太行山,平顺大行水,武乡八路军文化景区

9.晋城,王莽岭,长平古战场

10.运城,芮城水乐宫,李家大院,五老峰,解州关帝庙,永济普救寺

永济过年风俗

运城民间社火 运城的风情丰富多彩,民间社火历史悠久,形式多样。当地人民常以此来庆祝节日。目前流行较为普遍且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社火种类有:锣鼓:多用于喜庆、迎神、赛社、丧葬等。乐器配置以鼓、锣、钗、钹为主,辅以小钗、云锣、爆鼓(一种手持小鼓)等。敲打套数及演奏风格因地而异。

高跷:俗称“踩拐子”。表演者踩着有踏脚装置的木质器具(俗称拐子),化妆成各种神话、传说、传统戏曲人物或现代剧人物,在锣鼓伴奏下舞蹈行进。

花鼓:以万荣、闻喜两县的花鼓声誉较高。据传,花鼓起源于唐,兴盛于宋。表演时除一人打鼓外,另有一唱曲者,称为“伞头”,还有10多位女郎击云锣伴奏。

龙灯:起源于汉代,亦称“耍龙灯”。

水故事:为闻喜县阜底村独有,源于清初。表演时开启水闸,以水力带动,人物、乌兽一齐动作,十分生动有趣。

背高:流行于芮城县、永济市沿黄河一带村镇,又称“背支”。表演者在身上安装一支架子,一根铁棍高过头顶,再在铁棍顶端装上脚踏和一圆形铁圈。表演时将3-5岁幼童装扮成戏剧人物,卡在铁圈里,使之成为固定的造型。一般是一出戏剧人物为一组,在锣鼓伴奏声中,背者跑前跑后,穿插往来,进行表演。亦有背两名幼儿组成一出戏的。

背冰:为永济市首阳乡长旺村独有。表演时由一人肩扛丈余长的檩条在前引导,名日“旗杆”。表演人数不限,均不畏严寒,赤脚裸背只穿短裤,身背巨大冰决在锣鼓伴奏下舞蹈行进。

冰山:盛行于河津市城北村。源于隋末唐初,系城北村一工匠所创。冰山的制作颇费工时,必于春节前先做成所设计的大型木质山形,骨架用麻布包扎,倒置后往上泼洒城南莲花池的浓碱水,山架四周各放一台大风车,20多人昼夜轮番扇动,让气温降至零下四五十度,使泼上去的碱水当即层层结冰,成型后再倒置过来进行整形,饰以松枝柏叶、亭台楼阁,成品形似山,质如玉,用大车拉载(今多用汽车)供人观赏。

转灯:流行于河津市境内,多在每年元宵节前后夜晚表演。起源于清光绪年间。表演队伍有时多达数百人,各持一灯架,身穿马童装,头扎英雄巾,佩戴马铃,劲吹—口哨,碎步行进。队首由一人持火球向导。整个表演锣鼓震天,唢呐嘹亮,灯光绚丽辉煌,蔚为壮观。

走兽:为稷山县北阳城村所独有,相传始于清代。走兽造型奇特,体形庞大,制作复杂,颇为费工。表演时在雄壮的锣鼓伴奏下,列阵行进,气势宏伟壮观。

焰火:俗称“放火。焰火的规模以火杆数量多少而定,燃放多在广场或街巷。各火杆之间用火药线连接,燃放时由低到高,最后至老杆,达到高潮。运城市安邑火神庙、临猗县城关镇火神庙的焰火声誉颇高,每次燃放都吸引四邻八乡数万民众观赏。

河灯:流行于平陆县太阳渡沿黄河一带村镇,相传始于唐代,多在每年元宵节夜晚燃放。

永济传统文化

山西省运城市下辖的永济市。

永济古称“蒲州”,“蒲坂”。传说中的舜都,也是唐朝六大雄城之一。现在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。

旅游景点抛开一些个周围居民休闲性质的景点。主要有:

1、鹳雀楼。

嗯,不用多说,就是“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”的那个楼。

2、普救寺

嗯,《西厢记》,张生,崔莺莺。

3、五老峰

有松涛、云海、奇峰、怪石、松翠、流泉、飞瀑等景观,五老峰原名五老山,因古代五老在此为帝王授《河图》、《洛书》而名。《周易》成书之前,永济是河洛文化早期传播的圣地,也是中国北方道教全真派的发祥地之一。《七鉴道书》称之为“道家天下第五十二福地”。素来有“晋北拜佛五台山,晋南问道五老峰”的说法。

其他的还有开元大铁牛啊,中条第一禅林万固寺啊、避暑胜地王官峪啊、杨贵妃故里啊、扁鹊庙啊、蒲津渡遗址、蒲州古城遗址等等等等。

山西永济的民俗活动

永济,一个美丽而有魅力的城市,山好水好风景好。我的家就在这个这个美丽、富饶的地方。

我的家乡依山傍水,名胜古迹数不胜数,是个旅游胜地。王之涣的《登鹳雀楼》: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。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正描写的是中国四大名楼之一鹳雀楼。高大雄伟的鹳雀楼分为六层。楼里面收集了大量的历史文物。鹳雀楼的西边是黄河,夏天,乘艇游河,仿佛置身在仙境里。鹳雀楼东临普救寺,普救寺又叫莺莺塔,张生、莺莺的爱情故事就发生这里。唐铁牛遗址的铁牛个个形象逼真,栩栩如生。国家级风景名胜区——五老峰,山川秀丽,风景独特。秀水山庄依山傍水,奇峰陡崖,怪石嶙峋,晋南抗日振邦的历史遗迹,给山庄增添了几许英雄之气。神谭大峡谷是中条山北麓的一个神奇的山谷,奇石、瀑布、特殊的地质地貌,溪水、森林、自然的民俗村落,构成了神潭大峡谷景区的独特吸引力。

永济南面是中条山,山上风景优美,山下的舜帝山森林公园是永济的亮点。公园占地300公顷,林木植被面积有1500多亩。舜帝山因相传舜帝曾在此山泉水源饮水而得名,加之是舜文化的发源地而名扬天下。舜帝山森林公园山青水秀,鸟语花香,诗情画意令人神往,人与自然和谐相融。晚上站在山下抬头望,你可以看见在高高的山上亮丽的四个大字——魅力永济。旁边还有许多小灯密密麻麻的分布在“魅力永济”四个大字的周围。从远处看,就像雪山一样。晚上,公园里的广场上就汇集了许多人,有小孩,有大人,还有老人。小孩穿着溜冰鞋成群结队地滑旱冰,大人都伴随着优美的音乐翩翩起舞。老人都三三两两地一起散步。舜帝山公园是永济市民的乐园。永济不仅风景优美,而且历史悠久。许多古代名人都出自我的家乡,有唐代文学家、思想家、散文家柳宗元,唐代四大美女之一杨贵妃,唐代诗人王维……其中,柳宗元的塑像就在柳园内。唐代四大美女之一杨贵妃的家乡就在山西省永济市韩阳独头村。

我的家乡——永济就在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,让我感到自豪。我爱我家乡的山山水水和家乡的一草一木。

山西永济旅游

永济不是全国十大旅游城市,全国十大旅游城市是:上海、北京、杭州、苏州、西安、丽江、青岛、成都、大理、桂林。

山西永济民俗活动有哪些

山西60岁以上老人免费的景点有:

1.太原,晋祠博物馆,中国煤炭博物馆,太原动物园,太原碑林公园

2.大同,云岗石窟,恒山,晋华宫

3.朔州,应县木塔

4.忻州,五台山,河边民俗錧,代县雁门关

5.阳泉,关王庙景区,冠山森林公园

6.晋中,平遥古城,双林寺,镇国寺,王家大院,寿阳县

7.吕梁,汾酒文化景区,卦山,玄中寺

8.长治,壶关太行山,平顺大行水,武乡八路军文化景区

9.晋城,王莽岭,长平古战场

10.运城,芮城水乐宫,李家大院,五老峰,解州关帝庙,永济普救寺

Tags:山西永济   民俗活动  

很赞哦! ()

本站推荐